宜都民俗

宜都市正国民俗博物馆

当前位置:首页>宜都民俗

生产民俗——农耕信仰

时间:2017-02-09   访问量:1801
  红花套城背溪考古发掘,在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除了捕捞、狩猎以外,食物中已有稻谷,且用于食品加工烹煮和食用时使用的器皿品种多样,表明宜都农耕稼穑的历史久远。
 
 
  历朝各代,宜都农田中旱田、水田、山林兼具,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平原丘陵地带以水田种植为主,兼有棉花、麦类等作物;山区以旱田为主,种植以包谷为主。这样,从河谷到山顶,因地制宜种植着水稻,棉花,大、小麦,包谷,红苕,洋芋,荞麦,高梁,黄豆,绿豆,油菜,芝麻,花生,红豆。
 
  种植业与养殖业并举,以种植业为主。在种植业中,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行。经济作物最重要的是茶叶、柑桔。在养殖业中,农家普遍喂养家畜家禽,如牛、猪、羊、鸡、鸭等,规模均小,以圈养和零星放养为主。历代农耕行成了自己的信仰。
 
  宜都民间最为信仰的是土地神。土地神又称“土地公公”、 “土地老爷”。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,在1949年以前,宜都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神的供奉。
 
  土地公的形象:所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,白须白发的老人,有时会有土地婆陪伴,有时则只有土地公一个。
 
  土地公是商人崇拜的财神,每个月的初二、十六,都要祭拜土地公,称为做迓(或做牙)。农历二月二日叫做头迓,腊月十六日叫做尾迓,尾牙祭祀特别隆重,商家一为祈求神灵保佑,二为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,故办尾牙宴。
 
  宜都过去的习俗认为,每个人出生都有“庙王土地”——即所属的土地庙,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;人去世后,道士做超度仪式(即做道场)时,都会去其所属土地庙作祭祀活动。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属,到土地神庙,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,以求土地神为死者引路。
 
  宜都人认为,土地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,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,旅客旅途平安,甚至还保护坟墓,不受邪魔的侵扰。土地神是功能性极强的神灵,为一乡一里之神。
 
  土地庙:又称福德庙、伯公庙,为民间供奉“土地神”的地方(庙宇),多为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,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,乡村各地均有分布。在民国(1949年)以前,我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——土地庙。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大多比较简陋。一些大庙中间也有在殿堂中设有当方土地神位者。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二月初二,这天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。现在初一、月半到土地庙烧香的依然十分普遍。
 
  土地庙的造型:因神格不高,且为基层信仰,多半造型简单,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,以两块石头为壁,一块为顶,即可成为土地庙。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的小庙。土地庙的设置就跟解放前一保一甲一样,小土地管一方,大土地管几方小土地。土地庙一般有木雕四人。一个土地公、一个土地婆、两个土地将,用石头砌一小屋,四人置于中间,两将一个抱“五谷丰登”,一个抱“一方亲太”,土能生万物,地稻护群生,地火发天祥。
 
  土地神的祭祀:土地公生是农历二月二日 ,土地公得道升天日时农历八月十五。《宜都县志》:“中秋祀当境土神,与二月二日同;访秋报也。四境歌吹相闻。为之社戏”,故所谓春祈秋报即与上述两日相同,现今之祭仪应为旧有社祭习俗之变。
 
  作牙:“作牙”,习俗上旧历每月的初二、十六,商家都祭拜土地公,称之“作牙”,又称“牙祭”、“作祃”。
 
   扫墓:民间认为土地神乃墓园之守护,故扫墓前需先祭拜土地神,答谢其看守坟墓之辛劳。
 
  除祭土地神外,宜都还有其他祭祀,如:
 
  正月初一,俗称“大年初一”、“岁首”。这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,是民间最为重视的日子,这天里祭祀和禁忌繁多。这一天要早起,梳洗完毕后,烧敬茶,燃香烛,拜诸神,祭祖先。祈祷诸神保佑一年里风调雨顺,人畜兴旺,无病无灾,四季发财,年年有余。
 
  二月初二古人称之为“中和节”,民间称之为“龙抬头”,以为龙抬头则龙出,龙出则百虫藏,人们希望借助于龙的声望制伏百虫百害,使其不能危害庄稼。这天还要专祭土地神。
 
  六月六,民间俗称“晒衣节”,又是“晒龙袍日”,在测候方面,这天忌风雨。阴雨兆秋季有雨水之灾,并牲畜、瓜果蔬菜受损。

上一篇:没有了!

下一篇:生产民俗——施肥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